一座城市的文明的形象,从交通状况便可窥见一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交通就是一座城市文明展示的“窗口”和“脸面”,而畅通、文明、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品质的重要标志。
文明之路始于足下。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中,石景山区加大文明交通治理力度,在规范交通秩序、倡导文明出行、完善安全设施等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使得城市的交通秩序与交通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文明礼让渐成风尚,文明示范路口越来越多……全区共建共治共享文明交通的良好格局逐渐形成。
重点治理交通拥堵点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尤其是发生在学校、医院、景区以及商圈周边的交通拥堵现象更是成为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通病。为此,石景山区多措并举,加大对交通拥堵点位的治理力度,优化市民出行环境。
每逢上下学时段,学校周边成为交通拥堵的重灾区,接送孩子的车辆众多,加之乱停放,严重掣肘了城市交通,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石景山区在学校周边严格按照黄色网格线、人行横道线等“六类设施建设”标准落实到位,持续巩固警察、校方(院方)、保安、志愿者“四支队伍建设”,引导社会车辆礼让通行,协助维护学校门前交通秩序。
而在同样存在交通拥堵现象的重点医院,全区联合医院建立交通拥堵治理“一院一策”,结合“医耗联动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做好患者错峰就诊,预约就诊,优化院区停车管理等相关缓堵工作。
在景区治理方面,加大假日期间和重要活动期间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黑社、黑店、黑车、黑导欺客宰客等行为,督导景区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等。
在商圈周边治理方面,加强行业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骑手使用合法合规车辆,并在驾驶中遵守“三不一戴”规定,不断优化停车管理,积极引导各大商场超市履行门前三包责任,不断优化交通导视系统,划定车辆停放区域,引导规范停车。同时,结合创城、安全等日常检查,定期巡查大型商超交通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增设“示范岗”引领文明交通
为了规范化、常态化推进文明交通,引导市民文明出行,石景山区继续秉承“以人为本”和“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治理理念,不断提升交通综合治理能力,持续改善交通运行状况。
石景山区在全区20个重点路口打造文明路口示范岗。一方面,充分发挥文明引导员的作用,围绕行人闯红灯、等灯越线等不文明行为,通过整齐划一的动作、标准的语言,规范的旗语,运用多媒体设备宣传等多种形式,引导行人文明出行。另一方面,石景山交通支队党委建立了“班子成员包片、现职干部包线、一线民警包点”的三级承包责任制,发动机关二线警力最大限度投入重点路口交通秩序维护,持续做好重点路口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在各重点路口设置固定工作岗、增派工作力量,采取交管执法力量与文明引导员、交通协管员劝阻引导相结合的形式,多管齐下,集中开展重点路口交通秩序管理工作,定期开展专项行动,形成“引、管、罚”常态化工作机制,培育广大交通参与者文明出行意识,杜绝交通不文明行为。
交通“疏堵”有妙招
在“疏堵”中,石景山区还不断努力探索治理交通拥堵的有效举措,频出妙招,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
石景山区路面上摩托车较多,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违法现象的增多。为引导摩托车文明有序出行,石景山区在石景山路、新首钢大桥、古城南街等主要交通路段将双向外侧机动车道设置为摩托车道,限速每小时50公里。同时,组织多部门、多警种,联勤联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涉摩托车违法行为进行严管、严查、严惩,全面消除各类治安交通秩序隐患。对于存在交通违法行为的市民,民警还积极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广大市民做到安全出行。
石景山区古城路口周围集中了大型商务办公区、居民区、学校等,早晚高峰人流量大,针对这一情况,石景山区在此路口的斑马线上创新增设了盲道,各个方向的斑马线都被盲道从中间划分成两半,通过地面导向的箭头使人流分成上下行两个方向,避免了人流冲突。此外,还采取“缩、隔、分、导”四项措施,从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完善交通设施、强化交通管理、治乱疏堵等方面,因地制宜设置过街安全岛、等候危险区,缩短行人过街距离,减少行人过街时间,提高了行人通过路口效率,确保了通行安全。
一场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一次次整治交通拥堵的创新举措,一个个交通拥堵点位的重点治理,让全区广大市民深入了解了不遵守道路交通规则的危害,深入了解了遵守文明交通是每个市民的责任,使得全区道路交通环境焕发出新气象、展现新面貌,为高水平建设首都城市西大门创造更加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