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好人!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北京 [切换]

      通州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2023-02-21 18:33:21发布,长期有效,167浏览
    • 收藏
    • 置顶  |
    • 举报  |
    • 区域:北京
      • Q Q:867735559QQ在线交谈
      • 联系人:王苏杰
      • 电话:188****2223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
        • 云好人提醒您:本站只为传递好人好事,记录好人好事,歌颂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好人一生平安!本站旗下有《中国好人网》以及各县市《好人网》请记住我们!
    • 信息详情
    来源: 通州区文明办
    2022-08-29

    一城之美,在于文明。

    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有序拉开,重大工程紧锣密鼓,两区建设持续发力,绿色发展生机勃发,公共服务稳步提升,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对社会文明素质提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副中心既要成为城市建设发展新典范,也要成为精神文明建设新标杆、市民幸福生活新榜样、城市现代治理新表率、实现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城市文明程度和人民文明素养同步提升。全国文明城区是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也是反映城市整体治理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持续深化文明城区常态化建设是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和必然要求。

    2021至2023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周期,通州区认真落实蔡奇同志针对文明城区创建作出的“再难的事扑下身子抓就不难”的指示要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构建全面、全域、全民、全时创建工作格局,不断抬高城市文明新坐标,持续书写文明创建的“副中心答卷”。

    一、坚持全面创建,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强化统筹,实现有序推进。为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工作,通州区坚持以首善标准抓创建,全区上下“拧成一股绳、握成一个拳”,始终坚持高点起步、高位推动,制定《通州区关于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通州区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区领导实地督查工作方案》和《通州区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重点单位实地督查工作方案》,成立十一个专项督查组,建立常态化督查拉练机制。坚持将创建工作纳入“一点评两考评”,即:书记月度工作点评、区委绩效考评和村两委换届考评,不断压实创建责任。在全域范围内常态化开展全指标、全类型、全覆盖的实地考察,通过“日排查督办-周整改办结-月排名通报”动态管理,在全市率先实施“条块同步”考核机制,确保各街道、各责任单位步调一致、快速反应、联动高效,不断提升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整体水平。

    文明实践,实现深入人心。全区183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不仅是市民的“15分钟实践圈”,更是“美好生活的幸福圈”。构建起“3+19+N”工作组织架构,织密织细文明实践网络;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统筹区属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民服务资源,建立8类68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形成了文明实践服务清单,涵盖理论政策宣讲、社会公益、卫生健康等11类近60项志愿服务内容,以点派单形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多元化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一月一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一月一重点”志愿服务,打响“做新时代螺丝钉”志愿服务品牌,构建了“理想驿站”8+N理论宣讲工作体系。

    专项行动,实现精准发力。在推进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中,通州区针对痼疾顽症开展专项整治,通过一个问题的整治促进同类问题的全面整改,通过一类问题的源头治理避免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组织开展“文明驾车 礼让行人”、堆物堆料、停车秩序、门前责任区等专项整治行动。坚持分类施策、管疏结合、综合治理,教育引导、服务供给,通过重点问题整治和逐项突破,将难点问题转化为文明亮点。目前,全区完成4处交通文明达标示范路口创建,依托“一区一警”机制组织近7万人参与“礼让斑马线”宣教活动,累计处罚“不礼让行人”2897起,路口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开展堆物堆料集中清理整治行动2万余次,清理各类垃圾3.2万余吨,社区卫生环境更加整洁。建成路侧停车电子收费泊位3659个,启用静态智慧停车系统,停车难题得到有效缓解。纠正“门前三包”违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2500余次,督促清理卫生死角面积9000余平方米,市容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二、坚持全域创建,助推城市文明蝶变

    伴随着文明城区创建的激越鼓点,通州区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作为推进城市文明发展的一道必答题。通过实施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项目,组织城市文明论坛,发动市民参与社会监督,通过孵化更多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提升居民自治意识,破解文明城区创建难点问题。各街道、乡镇紧扣民生期盼,紧盯问题短板,从老旧小区、城中村、背街小巷、停车场等难点问题入手,以实打实的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老旧小区”变身“示范小区”。针对老旧小区管理难题,通州区实施“1+1+N”物业服务工作模式,全面推进居民小区文明创建对标达标工作,将老旧小区与周边小区进行打包,创设463个“物业管理单元”,逐步规范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使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活力。中仓街道中上园5号院建于90年代,由于无物业管理导致“脏乱差”成为常态。中仓街道通过“先尝后买”方式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从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入手,仅用一年时间便实现了“12345市民热线零投诉、创城督办单零增长、物业费收缴百分百”的三大转变。如今走进小区,崭新的门禁、道闸、保安亭,行人通过需要刷卡,车辆进出都有记录。院内甬路、绿化带看不见杂物,每一辆私家车精准地停放在车位里,保安和保洁正戴着对讲机巡逻。小区公共区域还专门设置了集中晾晒区,建设了“文明议事亭”“文明家亭”“文明驿站”“文明画廊”“文明楼门”,一个个细微之处,彰显着文明和谐之风。

    “城中村”变身“城中景”。在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中,通州区注重虚功实做、实功细做,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入手,让群众共享文明城区创建成果,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窑厂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曾经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贯穿村子275米长的主路,坑洼不平,刮风一身土,下雨一脚泥,道路两侧杂草丛生。生活垃圾和各类杂物随处堆放,夏季蚊蝇满天飞。针对窑厂村的老大难问题区委书记带队调研,明确了整治思路和责任分工。如今,原来的土路进行了重新铺设,原来臭气熏天的化粪池被填埋,新建了规范化的污水井,道路两侧的菜园搭建起竹篱笆,昔日脏乱差的城中村旧貌变新颜,困扰村民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村民们都为文明城区创建竖起了大拇指。

    “老街巷”变身“新街景”。通州区针对172条背街小巷开展整治提升行动,让背街小巷的面子更靓,里子更舒适,形成“一街一特色、一街一景观”,同时“责任双师”制度,开展文明街巷创建工作,实施“动态治理”。南街胡同打造墙上博物馆,将上百件上个世纪家庭常见的老物件陈列其中,展示老北京民俗,如今成了“网红”文明街巷,不少游客慕名打卡。“遛娃”需求强烈的乔庄北街和翠屏路,拆除临街围墙,变封闭空间为开放式公园,增设滑梯等儿童游乐设施,打造“儿童友好型”文明街巷。果园北街充分利用疏解整治后的空间,设计建设“全龄化”公园,满足全年龄段人群遛弯儿、“遛娃”和运动需求,同时开辟了两处能停放200余辆机动车的便民停车场,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旧荒地”变身“停车场”。针对市民停车难的实际,通州区合理运用拆违、腾退出来的空地规划停车位,缓解市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难题。通州区砖厂北街东南角曾经有一大片杂草丛生、废弃物堆积的荒地,由于无人管理,垃圾、破烂越堆越多,这片荒地一直是周边居民的心病。经过文明城区创建市容市貌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多部门联合启动改造工程,这片荒地华丽变身停车场。新建的停车场面积9759平方米,施划停车位200多个。附近居民纷纷表示,停车难问题缓解了,周边环境明显好转了,安全隐患消除了,我们的幸福指数也提升了。

    三、坚持全民创建,奏响城市文明“协奏曲”

    共建共享,引导全民参与。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文明城区创建不是政府的“独奏曲”,而是全体市民的“协奏曲”。为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文明创建,不断凝聚文明城区创建的强大合力,通州区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区部队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文明城区建设,积极构建文明单位作表率,各街道、乡镇齐动员,各行业齐参与的工作格局。外卖小哥、环卫工人、公共文明引导员、志愿者……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文明的故事,诠释着文明的“内涵”。通州公共文明引导员队伍,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们身穿亮黄色制服,头戴小黄帽,手挥小红旗,或是引导交通秩序,或是指导垃圾分类,或是宣传文明旅游,他们已经成为副中心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副中心“市民文明观察团”随时通过“文明随手拍”监督创建过程,他们即是文明创建的监督员,又是宣传员;副中心“文明骑士”,充分发挥快递外卖小哥走街串巷的“前哨”作用,赋予其安全隐患排查员、环境卫生巡逻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的职责。

    文明培育,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城区创建使市民家园意识充分激发,越来越多市民加入志愿者行列,积极参与“助力疫情防控 副中心志愿者在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群众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志愿者们形容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就像抢春运火车票,需要定时秒杀。通州的每个核酸检测点、胡同小区卡口,都能看到志愿者们奋战的身影。他们在战疫一线将大爱情怀、专业方法和多面技能融入社区治理,成为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有效防线。每周末常态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周末卫生大扫除”,在职党员、志愿者、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走进街巷、楼门院,拿起扫把、垃圾袋等清洁工具积极参与,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传递暖心力量。全区共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7900余场,参与人次38.7万。

    四、坚持全时创建,描绘城市文明“一张图”

    协同联动,形成创建合力。为了解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让市民充分享受文明城区创建带来的便捷和幸福,通州区推进“创城+热线+网格”联动互促工作模式,通过实施“五联五动”工作法,找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切入点,将“市民热线”群众诉求作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风向标,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工作开展以来,生成关联数据工单7980件,针对群众集中诉求举一反三排查问题6512个,整改率91.68%。截至目前,全区公共设施破损、停车秩序混乱、垃圾清运不及时等诉求量下降近50%。

    科技赋能,推进创建智慧化。通州区将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到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中,为文明创建装上了“最强大脑”,在全市率先启用城市副中心“文明数治”管理平台。通过构建“一个终端采集、一个平台联动、一张地图指挥、一个后台管理”的应用系统,形成“发现-督办-整改-反馈-复查-评价”全链条工作闭环,实现网上申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一网统管”,智慧化推动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提质增效。

    文明提升无止境,创城永远在路上。下一步,通州区将把文明城区创建过程变成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的过程,不断深化全面、全域、全民、全时创建。真正以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城市副中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能力和城市治理水平高效能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品质高水平改善,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高标准示范。打造不一样的文明和谐宜居之城,让城市副中心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

    文明引导员“文明交通”行动助力文明城区建设通州区燃灯塔迎来新游客通州区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通州区大运河治理成效显著,游船通航潞河中学北街的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成效显著,被评为北京市最美街巷北京城市副中心传承大运河历史文脉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云好人》网站看到的,谢谢!请记住永久网址:http://www.yunhaoren.com

    首发网址:http://bj.yunhaoren.com/chengshi/10317.html
    查看全部北京城市文明信息
    发布一条北京城市文明信息

    • 您可能感兴趣
    • 北京新发布
    18861362223